近年香港獨立音樂發展不俗,獨立音樂圈比以前熱鬧,獨立音樂人和樂隊增多了,大大小小獨立音樂會此起彼落。近年香港這個獨立音樂小熱潮,有個特點就是:種類多。音樂會的規模、形式種類多,音樂的類型也非常多,就算未到百花齊放,也起碼多采多姿,有Metal、Rock、Rap、Hip Hop、Folk、Indie Folk、Folk Rock、Bossa Nova、Tweet Pop、Pop Rock、Pop Punk……是香港數十年以來沒有過的。
Kevin Kaho Tsui身上正展示了香港這一期獨立音樂多樣化的一面:他唱英文歌、玩英式Pop Rock/ Indie Folk、唱香港事物、DIY,是較為少有的元素組合形式。大家較多注意的是他從英國回流、唱英文歌。但這其實不甚特殊,香港樂壇從來就廣東、國語、英語並存的,幾十年前到今天一直如是(當然以廣東歌為主導),今天仍有好幾隊香港獨立樂隊和獨立音樂人唱英文歌,也有唱國語歌的。大眾不會批評這些樂手唱甚麼語言,也不會抗拒他們,香港人這種文化開放態度(起碼在流行音樂語言上開放)值得欣賞。
Kevin Kaho Tsui以英文歌唱香港事物,其實也不是特殊例子,以前溫拿、黑鳥,就以英文歌唱香港事物,當前的Noughts and Exes、觸執毛和一些Hip Hop組合的歌,也不是完全沒有香港感覺。Kevin Kaho Tsui以英文歌唱香港事物值得留意的,反而是他並不在、他並不憤怒。當前香港獨立音樂手一個特點是對社會事件有高度密切關注,對社會政治問題反應性高,他們憤怒、抗議、叫口號,充分表現出他們的社會政治立場(這是當前中國和台灣獨立音樂都欠奉的特質)。Kevin Kaho Tsui唱大埔、唱蘭桂坊、唱尖沙嘴地鐵站,都不站在抗議嚎叫位置,他有他的看法和觀點。Kevin Kaho Tsui作為外地回流人士看本地生活,是我們值得接受和代入的角度。
Kevin Kaho Tsui曾在Sony Music Hong Kong舉辦的「O.U.R. WORKS平原習作成員大募集 2013」中曾獲得冠軍,不過他不加入唱片公司,選擇走獨立DIY路線。這值得我們欣賞,堅決獨立是要勇氣和能耐的。不過,我們也不要倒過頭來批評和唾棄加入了大唱片公司的音樂人,不同的選擇和不同的道路,各有得有失,這不過是人生無數選擇中的其中一項罷了。
Kevin Kaho Tsui的歌柔和舒服,它們有濃厚城市感,但不煩囂浮躁。那種英式的抒情和音,掌握得很到家。看似簡單的結他、鼓編排,聽似Low-fi的錄音,其實都是他風格的一部分,是有心捕捉的風格。《Dear Florence》是耐聽的專輯,是要你「聽耐」(即是要聽很耐)的專輯。香港有了Kevin Kaho Tsui,獨立音樂圈的廣闊面又增闊了一點。
#####
KKbox, 2014
[ #音樂 ]